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自2010年8月运行以来,产生了两年多GNSS连续观测数据,地壳工程中心自行研发程序及时对近260个站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,产出GNSS基准站数据目录。
上图为陆态网络全部站点2012年综合数据目录,图中涂浅蓝色部分缺失数据,其它未涂色数据可用,且已入库。
上图为北京房山站2012年的数据目录,图中涂橙色日期缺失数据,其它未涂色日期数据可用,且已入库。
重力数据介绍
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自2010年8月运行以来,产生了两年多GNSS连续观测数据。地壳工程中心联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、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,采用Gamit、Gipsy、Bernese软件及时对近260个站点数据进行处理,产出GNSS基准站位移时间序列图。站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反映地壳运动的趋势,对地壳运动监测起到重要影响。
上图为Gipsy处理得到的站点原始观测时间序列,Vn、Ve和Vu分别代表北向、东向和垂直向的运动速率,连续率指站点运行以来,实际观测天数与理论观测天数的比值,反映站点工作情况好坏;有效率指站点处理得到较好结果的天数与实际观测天数的比值。
上图为Gipsy处理扣除站点运动后的时间序列,RMS= Sqrt(∑vv /(n-r))为平方平均数,反映的是站点本身的波动性,有效单日解精度是指站点观测误差大小及其变化范围。
上图为Gamit处理得到的站点原始观测时间序列。
上图为Gamit处理得到的去除误差大的解、仪器更换引起的偏差及地震干扰后的时间序列。
上图为Bernese处理得到的站点原始观测时间序列。
Gipsy处理结果由地壳工程中心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共同完成,Gamit、Bernese处理结果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提供。
介绍
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自2010年8月运行以来,产生了两年多GNSS连续观测数据,地壳工程中心采用Gamit软件及时对近260个站点数据进行处理,产出GNSS基准站LC相位残差图。
图中“相位残差”的大小反映相应时刻GNSS信号受到电磁、水汽、多路径效应等干扰因素的影响程度。
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自2010年8月运行以来,产生了两年多连续重力站的连续观测数据。根据《中国大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连续重力站测试策略》对所有台站数据进行处理。对原始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检查,使用陆态网络连续重力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系统(CMONOC-GDPAS-CRG)对原始秒采样数据进行分钟值转换并完成了尖峰、缺数和台阶处理;计算出了理论固体潮值,并求出了观测数据剔除理论固体潮之后的残差。